2025-05-15 16:01:00
31
2025年4月8日,CBA季后赛激战正酣,中国篮球圈却突然被两条消息炸穿了天花板——21岁的南京同曦后卫林葳和19岁的青岛中锋杨瀚森,宣布参加NBA选秀。
一个常规赛场均21分、季后赛狂砍30.5分的“本土得分王”,一个身高2米16、策应能力堪比约基奇的“天才中锋”,两人带着顶级经纪公司的光环(林葳签约莫兰特的Lift Sports,杨瀚森加盟詹姆斯的Klutch Sports),却面临着冰火两重天的预测:美媒给杨瀚森画了个次轮末的“饼”(45-50顺位),而林葳直接被标上“大概率落选”的标签。
1. 场均30分?先问问CBA的外援答不答应
林葳季后赛30.5分的“神迹”,建立在对阵新疆队时对手外援防守轮休的基础上。而他在关键战役中因漏防导致球队出局的动图,早已被网友配上“NBA级防守”的嘲讽字幕疯传。杨瀚森被吹爆的策应能力,在NBA球探眼里不过是“慢动作回放”——“他的横移速度,够NBA后卫过他两次再喝口佳得乐”
2. 经纪公司镀金?NBA不吃这套
Klutch Sports再牛,也改不了NBA的丛林法则。林葳1米88的身高,在平均1米93的NBA后卫面前活像“误入成人赛的小学生”;杨瀚森引以为傲的背身单打,在NBA换防体系下大概率变成“转身两秒,对手已经快攻扣篮”。网友辣评:“与其砸钱签詹姆斯同款经纪公司,不如先把三分命中率从34%练到40%。”
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
3. 沉默的螺旋:球迷早就不吃“情怀”这套
社交媒体上的骂战越凶,普通球迷越清醒:
- “支持派”还在刷“当年易建联也是这么拼出来的!”
- “嘲讽派”直接甩出王哲林“选而不签”的黑历史。
而更多球迷默默关掉了直播——他们受够了“虽败犹荣”的鸡汤,只想看中国球员真正在NBA站稳脚跟。
当林葳说出“失败也要让世界看到中国球员”,当杨瀚森被拍到在更衣室捂着脸抽泣,这些画面确实赚足了眼泪。但冷静下来想想:我们到底在感动什么?
对比打脸:日本球员河村勇辉在G联赛场均12.4分7.8助攻,三分命中率41%,NBA大门依然紧闭;而林葳34.9%的三分命中率,竟被包装成“亚洲顶级射手”。
- 致命悖论:网友一边骂“CBA被外援毁了”,一边嘲讽“连外援都打不过还敢去NBA”——所以到底什么才算“够格”?
emc易倍官网图片信息来源于网络
中国篮球需要的不是悲情英雄,而是一面照妖镜:
- 当林葳在美国练折返跑时,国内青训营是否还在教小孩“中锋不用练三分”?
- 当杨瀚森签约Klutch Sports时,CBA俱乐部是否还在用“把球给外援”当战术?
这场看似热血的“破冰行动”,千万别成了中国篮球版《皇帝的新衣》——感动了自己,却让全世界看了笑话。